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夏朝传说

商朝故事第四章

商朝故事第四章,最后的舌辩。伊尹输给了桀,这更坚定了伊尹要摧毁夏朝的决心。在伊尹看来,一个能够把歪理邪说发挥到极致的人,肯定会延着错误的道路走到底,直到毁灭,没有什么人可以阻挡,因为桀会自信地以为,真理在自己手里。套用一句成语就是南辕北辙。桀的聪明,使他只能在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何况他已经为桀埋了雷,等到妹喜发挥了巨大作用,桀的死期就到了。

伊尹决定,暂时不回商地,京城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,首先要做的,是让关龙逄和桀的矛盾不断升级,只要朝廷失去了关龙逄,大夏国就倒塌了一半,事情明摆着,如果关龙逄不再,赵梁可能获得左相的位置,到时候朝廷就会被赵梁搞的乌烟瘴气。这个小人,除了阿谀奉承,出坏点子,溜须拍马之外,简直是一无是处,如果朝廷的权利控制在这种人手里,夏朝当然是永无宁日,因此拿掉关龙逄,是伊尹下一个目标。眼下的朝廷官场管事的,主要官员还是关龙逄带出来的那帮人,这些官员为官清正,作风廉明,勤恳做事,但是不被桀信任,如果没有关龙逄在后面支撑,这些做事的官员很快就会被桀和赵梁扫地出门。

出于这个目的,伊尹在京城住了下来,让自己的随从回到商地告诉汤,自己留在京城的原因。也就是从这天开始,伊尹把目标第一个对准了猎场,因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赵梁,伊尹相信,如此大的工程,像赵梁这种小人,不捞足钱财是不会善罢甘休的,他就要从这件事上寻找突破口,拿到第一手材料,然后交给关龙逄,关龙逄有了赵梁****证据,肯定会找大王理论。自信的桀是不会相信证据的,因为他更相信自己的眼睛,相信赵梁对自己的忠诚。如此一来,君臣之间会大干一场,因此,伊尹找了几个本地人,专门计算猎场开发建设应该使用的银子,还派手下人,全面查找猎场开发的承包商和施工方,最后绘制成册,到和关龙逄交谈的时候,把杀手锏拿出来。

明面上,伊尹是以仕的身份行走在社交场的,因为曾经和桀在王宫进行了辩论,这件事就成了最好的名片,很多王公贵族,有实力的官员和土豪,都想和这位奇人结交,因为他们不明白,布衣一个的外乡人,凭什么能够被桀接见,又是从哪里获得了胆量,居然和大王论战半天。伊尹当然不会告诉他们是因为妹喜的帮忙,有关他和妹喜的关系,他不会说出一个字,这不仅关乎到妹喜的安全,也关乎到能不能打败桀,所以伊尹就编出一套瞎话欺骗外人,当然,因为瞎话编的圆,社交场上很多人信了,还有人称他为俠士,主动帮他宣传。因此。时间不长,伊尹就对京城的上流社会有了最基本的了解,随后他才知道,朝廷的生活腐化不单单是桀一个人的腐化,京城的贵族和贵族官员,几乎清一色的腐化,虚荣,很多人夸富,比富都跟桀学,例如桀喜欢吃有毒的河豚,在桀来说,开始是在显示他的勇敢,因为京城人不敢吃河豚,结果就因为桀带了头,一时间河豚成为贵族招待客人必须具备的美食,由被人抛弃,到成为第一河鲜产品,变化在顷刻之间,可见京城有钱人之间的夸富,虚荣已经到了何种程度。不少的官员也沉醉其中,乐此不彼。奴隶社会,上流贵族是支撑朝廷的顶梁柱,如今这个顶梁柱正在加速腐朽,这就说明汤的眼光是对的。

如果在商地,哪个贵族官员敢这样炫富,那是自己找死,民众的口水可以把这个人淹死,上流社会进取心的严重不对等,已经昭示了新的政权即将诞生。伊尹得到了这样的信息,自然是高兴的,当然要让汤知道,从而也会增加汤推翻夏朝的决心。另外一个社会方面就是惨不忍睹了,伊尹专门去了贫民窟,看见大片的茅草房东倒西歪,没有事情做的孤寡,瞪着眼睛看着苍茫的天空,等着好心的路人施舍一点点食物,但是路人像似没有看见似的,几乎都是漠然无视,如果在商地,这种事情出现后,汤就会第一时间去解决,这样做不仅美化了市容,也增强了民众抚老怜贫的道德观,当然也宣传了汤的仁德,善良,但是在这里,人心冷漠的让人心寒,相反, 在贫民窟里,打仗斗殴层出不穷,他们为了一点点私利就大打出手,而且因为官员不愿意管这里的事情,拳头硬就成为了法律和公理,妇女骂架,男人挥舞拳头比比皆是。伊尹走了半天,就遇到了十几起打仗斗殴和妇女站大街骂人的情景,民风坏到了极处,武力成为解决任何事情的瑰宝,当时,伊尹的下巴差一点惊掉了,心说,真是有什么样的君王,就有什么样的子民。如此素质的子民,当国家有难的时候,一定是盗匪,流氓,哪里肯为国家出力?

经过半年的调研,上下民心摸定,伊尹知道夏朝完了,整体的堕落和商地民心整体向上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民心代表天意,天意属于谁是不言而喻的,这让伊尹信心大增,感觉此时来京城的选择是正确的,证明了过去的判断,一个衰落的王朝进入了黄昏,没有药可以救了。

伊尹的手下人,随后送来惊喜,他们完成了对猎场需要的财政预算,另外一拨人则完整地计算出,超出预算的三分之一进入了贪官和承包商的钱包,而且这些可以获得巨大利润的人,清一色和赵梁家有关系,就是说,赵梁拿到了最大一块蛋糕。有了这把利剑,伊尹当然不会等了,来到关龙逄府邸去会晤关龙逄。

关龙逄对伊尹的来访感到意外,他之所以一直没有和伊尹来往,是因为知道伊尹是汤重要谋臣的原因,出于忠于朝廷的原因,关龙逄对于可能对朝廷未来挑战的一切集团和个人,保持高度警觉,因此,尽管突然出现在京城上层的风云人物伊尹,并没有主动发出接触讯息,但是这个人却来拜访自己了,关龙逄虽然感觉意外,却不能不见,毕竟礼仪还是要讲的,而且大王已经接见了他。

“丞相乃朝廷柱石,早就应该来拜访,只是知道丞相公务繁忙,不敢轻易打搅,故此才拖到今日,还望丞相海涵。”行过见面礼之后,伊尹首先开口,道明自己没有来拜访的原因。

“先生过于客气了,先生是商候坐下的臣子,与我没有交集,来与不来属于正常,不必过于谦逊。”关龙逄回答,话里的态度非常明了,告诉伊尹,我知道你是汤的属下,在为汤服务,我们各自都有主人,不存在隶属关系,来和不来是正常的。这种表明立场的外交礼节,其实在告诉伊尹,你我不是同路人。

伊尹心中一凛,这个结果是他没有想到的,看来关龙逄对于商君并没有好感,这让他大惑不解,因为就诸侯江湖而然,很多人对汤是敬佩的,有好感的官员更多了,因此他猜不出,关龙逄为什么不喜欢汤。既然如此,伊尹就不敢把准备好的材料轻易地拿出来,因为这会引起对方的怀疑,一旦有了怀疑,对方就会警惕,你的用意就是好的,也会被认为不怀好意,那样一来,他们这些日子的功夫就白费了。伊尹决定换一换思路,一切从新开始。

“请教丞相一个不该问的问题,丞相是否喜欢吃河豚?”

“不,老夫不喜欢。”关龙逄感觉诧异,不明白伊尹为什么提出这样奇怪的问题,因为两个人初次见面,这种问题是不应该拿到台面的,谈论吃喝玩乐,只有熟悉的朋友之间才能够进行,何况他对京城近些年盛行的河豚盛宴反感。

“再下唐突了,不过再下来到京城才知道,京城的上流社会喜欢吃河豚,很多宴会把餐桌上能够吃到河豚当做门面,不知道丞相对此有什么看法?”伊尹装作没有看出关龙逄心思的样子继续说。

“老夫出身农家,对于吃喝只具备基本要求,从来和奢侈不沾边,也没有精力投入兴趣,因为老夫有做不完的正经事。”关龙逄不悦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,但是立刻感觉不对,伊尹既然是汤的谋士,汤又是个有野心的人,他不会雇佣废材做自己的高参。伊尹这样问自己,一定另有深意,随后醒悟了,说:“先生是说,京城贵族都陶醉在吃喝玩乐里?”关龙逄之所以这样问,原因是他很少进入贵族圈子里聚会,一来他不喜欢扯皮活动,二来性格过于正直,贵族们不喜欢他这种人,因此交往不多。

“正是。”伊尹看见关龙逄终于明白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,感觉关龙逄上钩了,同时也觉得奇怪,作为朝廷的顶级人物,应该是上流社会的常客,居然不知道上流社会喜欢什么,做什么,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。

得到伊尹的肯定回答,关龙逄才明白对方在提醒自己,京城的上流社会在堕落,因为他们不关心国事,精力都用在吃喝玩乐上,这对国家是危险的,来到朝廷工作时间不短了,关龙逄知道,朝廷的基本构架是以贵族为主体的,如果贵族堕落,国民一定会堕落,因为贵族是一般国民效仿的榜样,难怪近些日子,朝廷的工作效率越来越差,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。作为丞相,他不可能对堕落熟视无睹,刚才对伊尹的敌意,瞬间减少了不少。一个外乡人,来到京城时间不长,立刻发现了朝廷上层的问题,而且坦然地对自己提醒,这本身是素质高的体现,对此,关龙逄不能无视。因此脸上的严肃减缓了不少,就对伊尹说:“不知道先生还看见了什么?”

伊尹就把在贫民区看见的事情,详详细细地对关龙逄说了,这更让关龙逄惊讶。虽然他也不避讳去贫民区查访,却没有像伊尹这样观察仔细,尤其是伊尹提到的,贫民区民众对于贫困者的冷漠,依仗拳头去辨别真理的情况,更让他的心沉入湖底。为了民众的教化问题,他不止一次和桀进行过争论,因为不赞成强势就是真理的主张,现在,后果显现出来,长此下去,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整个国家,民众的堕落。

虽然关龙逄不知道伊尹的真实用意是什么,但是一个能够活动于上流社会的人物,对于下层民众也有这样的关注,不能不感到意外,也从心理感到感谢。如果自己的属下官员都能够做到这一点,集体对大王劝谏,大王也许会听进一些危险信息,从而控制自己的放荡,但是在朝廷上,除了自己和终古等寥寥几个人,大臣们,越来越不敢对大王说真话了,一个本该说真话的舞台,真话的分量越来越轻,预示着什么,关龙逄比任何人都清楚。

“先生能够洞察秋毫,老夫很是佩服,不知道先生还有什么可以教我?先生可以知无不言的。”

伊尹绕了个大圈子,就是想拆除关龙逄对自己的警觉和敌意,现在目的达到,怎么可能放弃机会,就说:“有件事情非常严重,不知道在下是不是可以直言相告。”

“先生请说。”关龙逄回答,他并没有意识到,伊尹会说惊天动地的大事。

“丞相对于猎场的事情是不是感兴趣?”看见关龙逄并没有猜出自己要说的是什么事情,伊尹不敢过于唐突,怕关龙逄受不了,因此只能采取试探的方式进行。

“猎场?猎场出了什么事情?”这次关龙逄知道伊尹要告诉自己什么了,有些紧张,因为他多多少少听到些风声了。

“听说当初建猎场,丞相是反对的,足见丞相拥有远见卓识,现在我想让丞相知道的是,事情比丞相当初预见的要严重很多。”伊尹说完,不再迟疑,把准备好的材料交给了关龙逄。

关龙逄迟疑地接过了材料,只看了几眼就面色大变,羊皮卷面上书写的字数,数字让他触目惊心,差点就大骂起来。虽然他已经想到了,像猎场这样的工程,出现**是必然的,但是**到如此程度根本就没有敢想。难怪朝廷投入了巨资,几年时间过去了,猎场才完成了一半,原来三分之一的银子进入了蛀虫的腰包里,这些人果然无视朝廷法律,简直是在进行抢劫似的**。如此下去,朝廷就是拥有金山也会被他们掏空的。事件是严重的,但是伊尹是局外人,为什么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搞清此事?作为政治家,关龙逄不能不对此产生怀疑,因此片刻后冷静下来。

“先生提供的材料,果然触目惊心,证据确凿,只是老夫不明白,这件事和汤候关系不大,先生为什么要费大精力去做?”

伊尹刚才从关龙逄脸上的变化,猜出了关龙逄在想什么,回答问题并不费力,就说:“在下来京城的时候,侯爷对自己说过,江湖上对商候有各种各样的传言,许多都是不实之词,但是却引起了朝廷对商地的猜疑,这不利于君候之间的理解沟通,因此侯爷让在下,做些帮助朝廷的事情,借此挽回朝廷对商地不好的感觉,在下来到京城之后,听见很多人在谈话中提到猎场,而且出言都是不恭,在下就决定搞明白里面发生了什么,如果真的搞明白了,或许会对朝廷有所帮助,因此就派人调查猎场,那知道,这一调查,发现的问题远比在下听到的严重,因此就决定把事情搞清楚,交给丞相处理。”

关龙逄的确怀疑伊尹的用意,听完伊尹这番解释,感觉道理说的通,态度就变了,变成了对伊尹的感谢。这个关节一旦打破,下面的谈话就轻松了,伊尹告诉关龙逄,商候之所以要把商地治理好,一个是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是本分。另外一个也是为了在江湖上捞取薄名,并不是外界传言的那样,有什么野心。商地一共占地七十里左右,凭借这个能量和朝廷较量,无异于以卵击石,这个道理商候明白,商地的人也都明白。

因为感觉变了,伊尹的解释关龙逄就能够听进去了,所以最后告别的时候,关龙逄有了依依惜别的认识。认为伊尹是个人才,如果他愿意留在朝廷多好,但是关龙逄知道,伊尹是不会留在朝廷的。

伊尹走后,关龙逄又审视伊尹带来的材料,这次重点审视的是人员名单,越看火气越大,感觉赵梁这些人胆大包天,居然敢公开捞银子。关龙逄还记得,自己在发惠晚年来到的朝廷,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整顿吏治,说穿了,是收拾贪官,结果得到了发惠和桀的支持,后来一大批贪官被自己除掉,朝廷恢复了正常功能。现在发惠虽然不再了,自己仍在,法律仍在,赵梁等人就敢这样胆大妄为,这不仅是藐视自己,也是在藐视法律,是可忍孰不可忍。就准备第二天上朝,把这些材料当众公布。为了稳妥起见,关龙逄事先把终古找来,让他看看材料。果然,终古看后是气愤填膺,决定和关龙逄一起,像贪官发难。

只是他们没有想到,伊尹和他的手下调查的动作过大,引起了赵梁兄弟怀疑,他们把伊尹的行为告知了赵梁,赵梁开始没有在乎,只是告诉他们派人盯梢伊尹,在他看来,伊尹一个外乡人,既不是朝臣,和朝廷主要官员也没有过密的关系,就算他拿到某些证据也没有用。但是他想兄弟们不会这样想,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其中捞了多少银子,一旦事发,惹怒了大王,凭桀那种脾气暴躁的性格,来个六亲不认是可能的,到时候没有人会救他们,因此不敢放松对伊尹的监视。当他们知道伊尹带着材料进入丞相府邸,明白要糟。丞相关龙逄和赵梁是死对头,京城人哪个不知道,有了这个把柄,还不得要赵梁的乌纱帽?立刻找到赵梁,说了事情。赵梁一听急了,他知道关龙逄是什么人,没有事情的时候,恨不能把自己拉出去痛打五十大板,现在有了这样好的借口,肯定会把自己往死里整。这个时候的赵梁真是后悔,不该轻视伊尹了。就命令兄弟找几个包工头做替死鬼,就说这些事情是他们干的。自己则连夜进宫,先对桀打预防针,当然要告诉桀,自己已经发现问题了,正在处置。几个偷工减料的包工头,被自己送进了牢狱。找到了替死鬼,赵梁并没有算完,他知道,明天关龙逄会鼓动大臣对自己攻击,如果没有人帮自己,大王可能抵挡不住,因此必须有大臣帮助自己说话。赵梁是个有脑子,有心术的小人,坐上朝廷高官之后,就开始在朝廷官员里,拉帮结派,因为他知道,虽然大王信任自己,但是只有一个大王是远远不够的,朝廷内部,必须有自己的力量,这样一来,一旦有事,自己就不用孤军奋战,所以他就找那些和自己脾气本性比较相近的人,放下身段和他们交朋友。官场自古以来就是杂货铺,什么样的货色都会有,既然有忠臣,当然就会有小人,有正直的官员,清官,就一定会有溜须拍马的小人,贪官,正所谓物以类聚就是这个道理。

当赵梁把一切布置好,就不怕关龙逄了。因此第二天早朝,当关龙逄怒气勃勃地,当着桀和大臣的面,对赵梁发难的时候,立刻有赵梁的同伙站出来进行反驳,他们反驳的理由充分,大意是说,赵梁虽然是具体负责猎场这件事,但是因为工程宏大,参与的部门多,官员多,难免不出现个把官员营私舞弊,出现个别包工头违法乱纪,偷工减料,但是不能把这些账记在赵梁的身上。何况赵梁发现后,并没有袒护这些官员和包工头,立刻进行了处置。终古等官员则强调说:为什么这样大的工程交给赵梁的兄弟承包,他兄弟又不参与施工,这里到底有多少黑幕,赵梁必须解释清楚。

双方官员你来我往,斗的不亦乐乎,却是谁也不肯让步,如果想有结果,其实就是要看桀的态度了,因此官员们都把目光落在桀的脸上,希望他做出公正的裁决。桀的脸色一直木然,看起来没有什么反应,其实不说话就是反应,因为赵梁的罪行是明摆的,如果想处置,证据确凿,立马拿下就是,至少也应该斥责,但是他什么都没有做,而是任凭官员之间像斗鸡一样的争论,这本身就是态度了。关龙逄毕竟经验丰富,心理就有了不好的预感,做好了准备。

果然,桀终于开口了,但是目标不是对准赵梁,而是关龙逄。“丞相,凭什么调查右丞相?孤好像没有下过这样的旨意?”

桀的话一出口,所有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,大堂里,立刻陷入了死一般地寂静。突然之间,原告成了被告,这样的逆转出乎大臣们的预料之外,因此,大家的目光都看着关龙逄,看他会如何回答。

关龙逄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,脸都气青了,怒火塞满了胸膛,哪里还管谁是大王,声若洪钟地说:“监督大臣的所作所为,是丞相的职责,先王在世的时候,就赋予了臣这个职责。”

这次轮到桀愤怒了,关龙逄非但当着大臣们的面顶撞自己,还搬出先王来指责自己,这不是不服天朝管了?一时间眼睛里怒火大盛,就像要把关龙逄吞吃了一般。

终古一看情形不对,怕桀对关龙逄下毒手,那样一来,朝廷就更没有指望了,于是站起来说:“大王,丞相关心朝政,查证贪官污吏,虽然没有得到大王允许,但是的确是他的职责,大王如果觉得不可,尽可以限制丞相权利,但是希望大王能够体谅丞相的拳拳爱国之心。”

看见终古说话,某些正直的大臣也站出来,纷纷讲话支持关龙逄。桀虽然恼恨关龙逄对自己不敬,但是看见有这样多的大臣支持关龙逄,知道众怒难犯,就没有继续发难,而是直接宣布散朝了,就这样,一次处理贪官污吏最好的机会被桀挥霍了,从此朝廷里正邪之势逆转,赵梁当成为了朝中第一人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